本報特約記者 王 逸 “中國和韓國企業將電池之爭從電動車領域擴展到儲能領域。”英國《金融時報》28日報道稱,全球可再生能源和數據中心的需求激增,正推動電網使用電池儲能的熱潮,這為主導電池生產的中國和韓國企業之間的競爭打開了一條新戰線。 報道稱,儲能系統(ESS)可幫助國家電網以及家庭、企業和工廠應對風能和太陽能供應的不穩定。此外,鑒于人工智能相關硬件以及電動汽車等清潔技術的能源需求激增,ESS可以為壓力日益增大的電網提供備用電源。現在已經有不少國家和地區開始推行電池儲能。英國能源咨詢公司Rho Motion的數據顯示,儲能電池在全球電池市場的占比已從2020年的5%增長至20%。該咨詢公司預測,到2030年,全球電池儲能容量還將增長1倍以上。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去年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ESS“像野火一樣迅速發展”。 目前,中國儲能電池占全球儲能系統(ESS)裝機容量的近90%,其中在美國的市場份額超過80%,在歐洲的市場份額超過75%。《金融時報》報道稱,在美國加征相關關稅后,中國電池企業明年或將面臨173.4%的高關稅,這讓試圖在美國和歐洲“卷土重來”的韓國電池企業看到了希望。《韓國先驅報》稱,韓國LG新能源正將重點轉向針對美國市場的經濟高效的磷酸鐵鋰電池。該公司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將部分生產線從純電動汽車轉換為儲能系統。韓國第二大電池制造商三星SDI公司周一表示,將在下個月的歐洲主要電池展上推廣其***新的儲能系統電池產品。 Rho Motion研究主管約拉·休斯告訴《金融時報》,韓國電池制造商曾一度在該行業處于***地位,他們專注于高鎳電池。但過去10年,韓國高鎳電池引發了一系列火災,加上價格更便宜、性能越來越高的中國磷酸鐵鋰電池興起,導致能源行業開始減少選擇高鎳電池。華爾街投資機構伯恩斯坦駐香港能源研究主管貝弗里奇表示,中國和韓國儲能企業的不同命運,構成了“兩個電池市場的故事”。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向美國出口價值153億美元的鋰離子電池,拉大了與韓國等主要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差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磷酸鐵鋰電池在美國很受歡迎,因為它們的價格更具競爭力。此外,這些產品可以使用更多的電池單元,因其成本效益而受到數據中心的青睞。” 休斯認為,鑒于中國出口商相對于韓國高鎳電池現有的成本優勢、更便宜的鋰價格以及一系列壓低電池價格的技術創新,中國出口商有可能承受甚至超過150%的關稅。瑞銀集團分析師蒂姆·布什表示,盡管由于美國加征高額關稅,LG新能源和三星SDI等韓國***制造商可能會“在較小的市場中占據更大的份額”,但他們尚未證明自己能夠以具有競爭力的成本大規模生產磷酸鐵鋰電池。
|